今天,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导何裕民教授在浦东图书馆做了“从中西方医学交汇碰撞视角,解读中医学智慧”讲座,通过回顾中西方医学发展简史中的典型事件,提出了中国医学对现代社会有着不可替代之作用及价值的观点。他认为,现代人应善于从传统中汲取智慧,获取有效方法,把控自我健康,同时也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中国智慧。
何裕民认为,近百年间,中医有了复苏态势,越来越显示其独有魅力。他强调,在当下,“中国医学”理应再度出发。
(资料图)
讲座中,何裕民将中国医学精华及独特之处归结为四大疗愈体系。
首先,起源于食-药,并逐渐发展成一大体系。简单说,就是通过食用某种物质达到治病保健等目的。其中既包括食疗,也包括重要的汤药方剂,如中医的多数药物是同源于食的。
第二,是以针灸、推拿等手段为主的,可称为经络疗愈体系。此疗愈方法起源久远,甚至早于食-药体系。其有效性毋庸置疑,正在为国际社会广泛接受;但对其机制揭密,却也在考验当下人类智慧。
第三,起源于吐纳导引,可称为健体疗愈体系。此原型最为古老,早于针灸及食-药疗愈等。起源于传说中的“禹步”。像庄周提及的“导引吐纳”,华佗发明的五禽戏,现仍在流传的八段锦、太极拳等,都属于该体系。它形式多样,且成熟很早,隋唐时期已较成体系且颇具规模。如成书于隋(610年)的《诸病源候论》是中医学的著名典籍,书中讨论了1720种病症,未给一药一方,却介绍了280余种导引术,分别可治157种症候。其实,现今世界流行的康复/运动疗法都是其之余绪。这类疗法现代意义突出,需予以重视,提炼完善,古为今用。
最后是借助提升认识,优化且强化健康行为的疗愈体系,何裕民将其命名为“知-行疗愈体系”,认为它在当今民众健康呵护中意义尤为彰显。它始于先秦,在《黄帝内经》中逐步体系化。明代学者高濂《遵生八笺》也对此进行了归纳。故防病守健康要从自身行为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健康行为加以落实,“百病自究,以百药自治,养吾天和,一吾心志”。
何裕民表示,上世纪80至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健康促进新概念,主张通过帮助人们改变其生活方式及习惯等,达到理想健康状态之目标,其实这可以称为“知-行疗愈体系”的现代版。
“健康‘2030’的关键不止在于造多少新医院、开发多少新药,也在于提升每个国民的健康意识,并从四大体系(尤其是后两大体系)的智慧及技巧中吸取营养,古为今用,且知行合一,努力贯彻实施。如此,才能自我把控健康,人人成为健康的主人翁,这才是真正的养生及健康之’道‘。”何裕民说。
作者:张天弛
编辑:薄小波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