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红铜、谢氏核雕、面塑、五谷芳红烧乳鸽、景泰蓝、内画······当时尚与非遗交融碰撞,最能成为你心头好的是哪位“非遗小伙伴”?6月17日晚,“向尚看——深圳首届文化遗产月非遗艺术装置展”在福田区卓悦中心节日大道启动,与此同时,一场为期三天、好吃又好玩的非遗市集也正式面向市民开放。琳琅满目的非遗产品、精彩纷呈的非遗技艺,深圳市民在天幕下的广场上切身感受着非遗的无限魅力。满满烟火气,传统也很“潮”,深晚记者带你赏非遗,逛市集,一起大喊“泰酷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大型“真香”现场
广东人的夏天,是糖水做的。岭南时令甜品,以羹、汤、糊为主,根据时令的不同、四季食材的不同和食用功效的不同,选择和制作不同甜品,民间谓之“不时不食”。2020年,岭南时令甜品制作技艺被列入深圳市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在非遗市集上,市民朋友可以一尝深圳人喜爱的“深圳老字号”品牌“太清”的凉茶与甜品。广东凉茶、龟苓膏、杨枝甘露······一碗落肚,甜润的滋味萦绕心头,深圳的夜,热闹而温柔。
除了糖水,市集上还有让吃货无法抗拒的五谷芳红烧乳鸽。作为深圳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菜式,五谷芳乳鸽是大鹏所城军菜代表菜式与港式美食的融合,兼具深港两地民俗特征。它先后被列入盐田区、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卤、冲、挂、晾、炸等一系列工序,香味诱人、鲜嫩酥脆、浓郁多汁的乳鸽,口感层次丰富,让小谗鬼们吃到停不下来。谁能拒绝一只色泽光亮、皮脆肉新的乳鸽呢?
广东地区有句俗话叫“秋风起,食腊味”,腊味是广东街头的标志性美味。想试试腊味独特的甜、香、鲜?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的蔡氏腊味也亮相深圳首届文化遗产月的非遗市集上,展现深圳新一代人的美食情怀。腌制、拌料、灌装、卡节······蔡氏腊味制作手法由广东揭西传到深圳光明,体现出广式腊味的传统技艺,被列入光明区2020年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非遗市集吸引吃货们的远远不止这些,还有有趣有味、满满童年记忆的糖画和冰糖葫芦,以及“古早小网红”糯糯的打糕,还未抵达市集入口,“砰砰砰”的敲打声便如同“开饭集结号”,召唤着馋猫们快快到来。
“我们希望通过非遗市集这种特色形式,让更多非遗‘活’起来,走到市民身边、走进千家万户。”市文物管理办公室(非遗办)的梁莎莎表示,通过非遗市集,市民朋友可以看到更多活态的非遗技艺,品尝到传承百年的经典美味,“要能‘一站式’地感受非遗的精粹。”
小小麦秆化身艺术品
非遗市集上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些惊艳了时光、沉淀了岁月的非遗技艺。亮相非遗市集的古法红铜制作技艺,以一件件丝丝入微、浑厚质朴、精巧雅致、纹样立体的铜工艺品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眼球。据悉,传承人曲振技艺精湛,运用古法红铜制作技艺制作了大量的古法红铜雕塑作品,其中花丝吐宝鼠系列微雕入选“深圳手信·特区建立40周年礼物”,八吉祥饰品系列入选“故宫博物院特展”,四瓣花系列工艺品入选“布达拉宫文创馆”。2022年,古法红铜制作技艺被列入深圳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小小麦秆也能制作出精美的艺术品?非遗市集上,深圳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麦秆(麦金)画”可谓赢得了许多游客的惊呼和喜爱。金黄的麦秆经过非遗人细心、耐心的刨、刮、烫、拉丝、剪、刻等数种工艺和盘丝、交叉、聚点、镶嵌等各种手法,诞生了古朴自然、高贵典雅之美。
不止麦秆能化身为工艺品,餐桌上的常客“面”也可以!同为深圳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面塑(王氏)携各色奇趣可爱的捏面人而来,成为了此次的“市集网红”。还有绘制出“特色表情包”的脸谱面具绘画技艺、让残缺涅槃重生的锔瓷、兼具力量与美感的谢氏核雕······压箱底的珍宝汇聚一堂,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孩子吃了糖画,又喊着要买个面塑回去。”市民吴女士带着小朋友特地前来打卡,非遗之美让她发现了“赶集”的乐趣,“不止看看看,还想买买买。”大学生小暻则表示,非遗市集在布景上很用心,是年轻人喜欢的拍照风格,“市集摊位的创意产品也不少,有惊喜,不止是气氛热闹而已。”
“考古盲盒”仪式感妥了!
本次亮相非遗市集的30余个非遗项目,除了诸多非遗艺术与优质品牌,还有一支抢眼的“博物馆小分队”——深圳博物馆、南山博物馆和河南博物馆携特色文创产品而来,融合了各自馆藏文物的创意亮点,以新奇有趣的创意角度设计创作出的一系列有内涵、有趣味的文创精品是几大博物馆摊位的“决胜法宝”。其中,深圳博物馆的摊位上还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鄂尔多斯市博物院的文创,而河南博物馆火爆全网的“考古盲盒”则再次成为了年轻人的“剁手好物”。“开盒一把铲,宝物自己挖”,青铜器、铜鉴、银牌、元宝······氛围感和仪式感妥妥到位了!
非遗市集组织者之一、深圳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非遗部主任赵婷婷表示,与博物馆的“联谊”是本次非遗市集的最大亮点,“非遗市场化”味道更浓。市民既可以购买到喜闻乐见、趣味性强、好玩儿的非遗产品,也能以文创产品的形式“把文物带回家”,传递文物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真正让文物活起来。“我们希望更好地传递深圳首届文化遗产月的理念,为此也设置了许多互动体验的小心思。”赵婷婷认为,非遗市集为“能人巧匠”打造了一个展示平台,更好地拉近非遗和人们的距离,“我们要让非遗商品走向大众。”
深圳晚报记者 陈仪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