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5日电 题:日本强推排污入海——因小失大,贻害无穷
中新社记者 吕少威
当地时间4日,正在日本访问的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总干事格罗西向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递交了IAEA对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项目的综合评估报告。据日本广播协会5日报道,日本政府将根据报告等情况决定具体排海日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尽管遭到中国、韩国等邻国及日本渔业团体、部分地方官员等的强烈反对,日本政府依然一意孤行。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邹皓丹4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指出,在许多安全疑虑尚存的情况下,日本为了一己私利,执意匆匆排污入海,贻害无穷。
诸多安全疑虑难消
邹皓丹表示,长期以来,核污水被存储在福岛第一核电站周边的储水罐中。2021年4月,日本政府宣布要将核污水排海。核污水中含有60多种放射性核素,很多尚无有效处理技术。且按照日方设想,整个排海计划将持续30年甚至更长,时间跨度之久、不确定因素之多、监测难度之大,远超想象。在涉及全人类安全和未来的全球性问题上,岂能如此草率?
邹皓丹说,日本民众以及国际社会都对日本所谓经过“处理”的核污水提出了诸多质疑,而日本一方面对外宣称将会做好沟通和解释,另一方面却刻意忽视、回避相关问题。此外,日本还存在很多逻辑上不能自洽的地方,例如,日本政府坚称要排海的核污水是安全的,但当被质疑“为何不留在本国作为工业和生活用水”时,他们又避而不谈。最近,日本还出现了排海应避开海水浴季节的声音。这些都说明排海核污水并非像他们宣称的那样安全。
排海并非“最优解”
日本政府此前曾提出了5种方案:经过处理排入海里、变成水蒸气排入大气、排入地底深处、电解处理,以及将其固态化埋入地底。部分专家还提出过长期储存方案。
邹皓丹指出,排海并非处理核污水的唯一选项,也不是最安全、最优化的选择,但或是争议最大的方案。日本强推排海的背后,有很大的现实利益——排海是最经济的方案。因此,无论IAEA得出什么结论,日方都会按预设目标推进。“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邹皓丹评价。
IAEA报告不是“尚方宝剑”
邹皓丹指出,从职能来看,IAEA是促进安全、可靠、和平利用核技术的国际机构,并非评估核污染水对海洋环境和生物健康长远影响的合适机构。IAEA不能凌驾于国际法之上,为日本核污水排海的正当性和合法性背书。日本排污入海违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诸多条款。此外,《伦敦倾废公约》也禁止通过海上人工构筑物向海洋倾倒放射性废物。
邹皓丹强调,日本东京电力公司近年来曾多次隐瞒、篡改核污水数据,IAEA仅基于日方提供的数据和少量样本进行评估审查,且报告未充分反映专家意见,未对排海后的长远影响进行充分论证等,因此该报告的可信性、科学性和客观性等存疑。该报告也仅具有参考性价值,不具有决定性价值。
格罗西在报告前言中强调,福岛第一核电站处理水排海是日本政府的“国家决定”,“这份报告既不是对这一政策的推荐,也不是背书”。
这份报告还在扉页一段声明中强调,报告中提出的见解并不必然反映国际原子能机构成员国的看法,“国际原子能机构及其成员国对利用这一报告引发的任何后果不承担责任”。
邹皓丹表示,格罗西已明确表明IAEA只是提供评估参考且不担责,因此这份报告也并非日本的“尚方宝剑”。
一己私利,害人害己
邹皓丹说,日本政府之所以强推排海,是为维护现实利益,在经济成本最小的情况下甩掉困扰多年的“包袱”。12年前,日本因福岛核事故得到全世界支援,如今却选择将核污染风险转嫁给全人类,日本民众更受其害。日本因小利而失大义,因短期“本国经济账”而损害全球长远利益,严重违背国际道义责任和国际法义务,其长期试图在国际社会打造的“负责任大国”“尊重自然”等形象也将荡然无存。
邹皓丹续称,“悬崖勒马,为时未晚”,日方应立即停止核污水排海计划,真正与国际社会一道,在科学、安全、透明的原则下重新审视核污水处理方案,切实解决各方关切。(完)